云和大咖分享:詳解OSI和TCP/IP參考模型
發布時間:
2020-08-22
版權所有:
云和教育
分享:
OSI模型,即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,OSI/RM,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),是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提出的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絡的標準框架,簡稱OSI。
這是一種事實上被TCP/IP 4層模型淘汰的協議,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大規模使用。但是TCP/IP是由OSI參考模型演化得到的,所以OSI參考模型還是值得我們去參考學習的。
接下來簡單的對比一下OSI參考模型和TCI/IP參考模型:
1. OSI引入了服務、接口、協議、分層的概念,TCP/IP借鑒了OSI的這些概念建立TCP/IP模型。
2.OSI先有模型,后有協議,先有標準,后進行實踐;而TCP/IP則相反,先有協議和應用再提出了模型,且是參照的OSI模型。
3. OSI是一種理論下的模型,而TCP/IP已被廣泛使用,成為網絡互聯事實上的標準。
應用層主要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并規定應用程序中通信相關的細節。包括文件傳輸、電子郵件、遠程登錄(虛擬終端)等協議。
表示層主要將應用處理的信息轉換為適合網絡傳輸的格式,或將來自下一層的數據轉換為上層能夠處理的格式。因此它主要負責數據格式的轉換。具體來說,就是將設備固有的數據格式轉換為網絡標準傳輸格式。不同設備對同一比特流解釋的結果可能會不同。因此,使它們保持一致是這一層的主要作用。
會話層負責建立和斷開通信連接(數據流動的邏輯通路),以及數據的分割等數據傳輸相關的管理。
傳輸層主要起著可靠傳輸的作用。只在通信雙方節點上進行處理,而無需在路由器上處理。
網絡層將數據傳輸到目標地址。目標地址可以是多個網絡通過路由器連接而成的某一個地址。因此這一層主要負責尋址和路由選擇。
數據鏈路層負責物理層面上互連的、節點之間的通信傳輸。例如與 個以太網相連個節點之間的通信。序列劃分為具有意義的數據幀傳送給對端(數據幀的生成與接收)。
物理層負責 比特流( 序列)與電壓的高低、光的閃滅之間的互換。
我們所有需要經過IP網絡來傳輸的數據,都需要遵循我們OSI參考模型或者TCP/IP模型來進行封裝傳輸,只不過可能在每一層的封裝協議不一樣,因此掌握好我們的協議棧才能在后續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學習。
文/華為ICT網絡通信技術專家趙老師
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,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:
亚洲福利网站
主站蜘蛛池模板:
奈曼旗 |
纳雍县 |
广河县 |
萨嘎县 |
宣武区 |
周宁县 |
鹤峰县 |
西平县 |
高密市 |
丰顺县 |
象山县 |
冀州市 |
凤翔县 |
宣威市 |
习水县 |
利川市 |
正镶白旗 |
天镇县 |
汉寿县 |
延寿县 |
平舆县 |
合水县 |
页游 |
屏东市 |
揭西县 |
安阳县 |
巧家县 |
金秀 |
仪征市 |
石城县 |
聂拉木县 |
楚雄市 |
长宁区 |
富民县 |
蒙阴县 |
马公市 |
本溪市 |
太谷县 |
衢州市 |
松滋市 |
伊宁市 |